作風狀況體現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境界,是觀察判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作風問題和黨性問題的辯證關系,闡明了作風問題的本質和核心,明確了加強和改進作風的根本之道。
各地黨員、干部大力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立足崗位擔當作為、服務群眾。圖為2025年5月11日,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南秦莊村甜瓜種植大棚內,黨員志愿者通過現場直播,幫助農戶推銷甜瓜。 人民圖片 張燕/攝
檢驗作風是否過硬,關鍵看能否擺正公與私的關系,能否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盡心盡責。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期間,恪守“不占公家一分便宜”的操守,起草制定“干部十不準”,臨終給妻子留下遺言:“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楊善洲同志退休后卷起鋪蓋扎進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后來又將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交給國家,他曾講道:“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黨員、干部要把對黨忠誠作為政治上的“定海神針”,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自覺抵制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努力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業績。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只有理想信念堅定,才能從思想根源上杜絕各種不良作風,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黨員、干部應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同一切迷惘遲疑的觀點、一切及時行樂的思想、一切貪圖私利的行為、一切無所作為的作風作堅決斗爭,經受住各種風險和誘惑的考驗,守好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
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黨員、干部要自覺強化理論武裝,掌握好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思想武器,特別是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注重深學細悟貫穿其中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對標對表檢視思想、校準方向,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改作風、樹新風的強大動能。
更多內容,詳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文章《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韌勁抓好黨的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