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加自信自強、富于思辨精神,同時也面臨各種社會思潮的現實影響,不可避免會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細致的教育和引導??倳浀闹匾撌?,為加強青年價值引領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引。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刻把握青年群體成長發展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求,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推進青年價值觀的塑造與引領。
新時代以來,廣大青年在搶險救災前線沖鋒陷陣,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沖得出來、頂得上去,展現出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圖為1月9日西藏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派出的救援人員在地震重災區日喀則市拉孜縣拉孜鎮措布村卸載救災物資。新華社記者 姜帆/攝
堅持守正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穿透力和引領力
種樹看樹根,育人看三觀。理想信念樹正了,青年才能立得正、行得穩,健康成長。要通過更具親和力、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廣大青年從內心深處厚植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
一是推動宣傳教育從“知識傳授”向“系統建構”轉變。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闡釋,引導廣大青年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升他們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真正實現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躍升,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二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青年心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智慧與道德理想,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和現實感召力。要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功能,推動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引導青年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涵養家國情懷,錘煉意志品質,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三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與手段上的雙重革新。堅持深入青年、貼近青年、理解青年,切實增強思政工作的時代感和現實感,著力克服空洞說教、概念堆砌、口號式表達等形式主義傾向,推動實現由“我講你聽”向“共鳴互動”的有效轉化。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構建多平臺協同、多載體融合的融媒體傳播體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新空間。用生動鮮活的現實案例、青年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具有情感溫度的話語體系,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增強青年對主流價值的情感和理性認同。
校準奮斗價值坐標,引導青年通過奮斗實現人生價值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斗精神是時代新人的重要標志。引導青年樹立科學理性的奮斗觀,是提升青年價值認同、激發奮進動能的關鍵環節。
一是教育青年掌握辯證思維方法,深刻理解奮斗的本質和意義。深入闡釋奮斗過程中“努力與結果”、“起點與終點”、“個體與集體”等關系的內在邏輯,增強青年的心理韌性和判斷能力,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努力未必立即成功,但放棄必定失敗”的現實邏輯,做到不因短期挫折而動搖信心,不因階段性落差而否定奮斗本身。
二是客觀看待奮斗起點的多樣性,引導青年堅定奮斗的信心。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國家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為廣大青年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人生舞臺和流動通道。只要錨定方向,持之以恒,青年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奮斗在新時代創造精彩人生。
三是強化青年將個體奮斗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的責任意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依靠青年也成就青年。只有把個人追求融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找準人生定位,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價值歸屬。
四是弘揚踏實肯干的奮斗姿態。奮斗不必轟轟烈烈,但要久久為功。要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堅定“職業無貴賤,勞動受尊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正確就業觀,鼓勵青年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職盡責、追求卓越,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積累經驗、綻放光彩。
營造有利于青年發展的社會環境,夯實價值觀養成的現實基礎
青年價值觀的形成不僅有賴于思想引導和文化滋養,更根植于現實土壤。必須堅持系統施策、精準發力,聚焦制約青年發展的突出矛盾,加快出臺一批青年可及、可感、可得的普惠性政策舉措,推動相關政策協同發力,切實優化青年發展環境,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青年、支持青年、服務青年的良好局面。
在就業方面,拓展公平充分的就業機會,健全職業指導和技能培訓體系,提升青年就業能力和職業適應力,促進高質量就業。在住房方面,健全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發展長租房市場,優化住房供給結構,切實減輕青年居住負擔。
在婚戀方面,倡導文明、理性、健康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抵制境內外錯誤思潮對適婚青年的不良影響,防范脫離社會責任與倫理約束的情感觀念,堅決整治高額彩禮、婚嫁陋習等不良風氣,減輕青年在婚戀方面的思想壓力和經濟負擔。
在創新創業方面,旗幟鮮明地支持青年探索實踐、試錯成長,健全青年創業支持政策體系,強化融資引導、創業孵化、風險兜底、容錯免責等制度安排,釋放青年干事創業活力。
在社會氛圍方面,弘揚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尊重勞動的價值導向,避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加強青年網絡輿論引導,堅決抵制污名化青年、嘲諷奮斗、貶低努力等錯誤言論。
發揮黨團組織和群團陣地作用,構建全員參與的價值引領格局
青年價值觀引領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統籌各方力量,匯聚各界資源,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切實強化各級黨委抓青年工作的政治責任,確保青年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推進。
組織、宣傳、教育等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形成分工明確、運轉高效、合力共為的工作態勢,推動青年工作與中心大局深度融合、一體推進。
充分發揮共青團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政治學校功能,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強青年聯合會、學生會等群團組織建設,創新組織機制、活動方式和服務手段,切實增強對各類青年群體的引領力、組織力和服務力,把廣大青年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育人機制,推動形成全過程、全場域的青年價值觀培育體系。發揮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的主陣地作用,著力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大思政課”育人體系;重視家風建設,加強對青年的言傳身教與情感陪伴,強化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引導;社會各類單位要積極為青年提供實踐平臺、成長機會和正向引導。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精品。
強化網絡空間治理,督促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內容審核與算法管理,構建主流價值導向鮮明、信息傳播清朗有序的網絡生態,共同營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詳見:中央團校副校長廉思《加強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價值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