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內卷式”競爭問題愈演愈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所謂“內卷式”競爭,是指市場上不會帶來整體收益的惡性競爭。有大企業“卷”小企業,有虛擬平臺“卷”實體產業,還有商家不顧市場、不計成本瘋狂“卷”產能、“卷”價格、“卷”同行,讓不少企業、行業深受其害,也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只有深入認識市場經濟規律,才能找到有效整治途徑,建立長效防范機制。
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在市場經濟中,通過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倒逼企業持續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和效率提升,推動資源不斷向高效率領域流動,這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所在。但市場競爭是有條件、有范圍的,必須遵循適度原則。競爭過了頭、越了界,競爭之“利”就會變成內卷之“弊”。低價格的惡性競爭、同質化的無序競爭、高烈度的過度競爭等,會產生諸多危害:微觀層面導致企業利潤率下降、產品質量滑坡;中觀層面造成行業生態惡化、研發投入萎縮;宏觀層面則抑制創新活力、扭曲資源配置效率,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內卷式”惡性競爭貽害無窮,終將反噬行業發展。
經濟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市場競爭是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體系建設內在相適應的動態調整過程。生產力水平較低階段、短缺經濟特征下的競爭不充分,與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產能擴張超出市場容量特征下的競爭過度,都是市場經濟演進中不可避免的情況,也是一國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從改革開放初期到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們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規律的能力大幅提升,逐步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秩序不規范、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市場規則不統一等問題,推動我國在幾十年時間成長為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0萬億元的超大規模經濟體。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鼓勵市場競爭,是中國經濟不斷創造發展奇跡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在這個產業格局重新調整的關鍵階段,“內卷式”競爭給國內一些行業發展帶來了新問題新矛盾。比如,在鋼鐵、水泥、輕工產品等傳統產業,有企業利用優勢地位通過墊資施工、延后支付賬款、用非現金結算等手段降低成本,擠壓了產業鏈上下游利潤空間;在互聯網電商平臺等新業態領域,有頭部平臺通過制定“僅退款”、過度補貼等規則搶奪市場份額,實際是把壓力轉嫁給廣大商鋪;在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興行業,有地方政府通過稅收優惠、用地指標傾斜等方式盲目引導投資進入,結果出現“潮涌式投資”,產生“賽道擁擠效應”。
從這些行業發展現狀看,“內卷式”競爭表現不同、特征各異,形成原因也比較復雜,涉及技術、資本、市場、體制機制等多個方面,很多因素相互疊加交織。從企業看,不少企業在多年發展中把數量型擴張作為開拓市場的“法寶”,習慣了“攤大餅”式粗放發展,創新意識不夠,技術儲備不足,研發能力有欠缺,一遇到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幾乎只剩“卷”價格一條路。從行業看,很多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市場需求趨于飽和,新增市場空間有限,部分鏈主企業采取降價格、轉成本、存量博弈的方式競爭,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從體制機制看,一些地方行政力量錯位越位,地方政府干預導致本該退出的企業得以繼續存活,盲目引導使得大筆投資、大批企業跟風追逐熱點,加劇了同質化、低質化競爭。
“內卷式”競爭,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行政命令一刀切了事。如何有效整治“內卷式”競爭?根本上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遵循適度、兼顧、綜合的原則,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既要管當前也要計長遠。要錨定“綜合整治”,匯集多方合力,形成系統性變革,營造有利于各行各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升級的市場環境。
微觀主體上,進一步堅持創新引領。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打破路徑依賴、深挖市場需求、用心做好產品,滿足消費者在功能、品質、體驗上的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鏈主企業要發揮積極帶動作用,注重技術研發,努力開辟新市場、拓展新空間。
行業發展上,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差異化協同”,擯棄“同質化競爭”;倡導“增量創造”,擯棄“存量博弈”。比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呼吁強化行業自律,要求不進行低于成本的銷售與投標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也發出倡議,要求優勢企業不得壟斷市場,擠壓其他主體生存空間。
宏觀政策上,進一步營造良好生態。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淘汰煉油、鋼鐵等行業低效落后產能;實施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落實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推動專利、人才、技術成果的跨區域、跨行業流動,使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臺。
風物長宜放眼量。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加以解決。摒棄“內卷”,擁抱“競爭”,這既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必將使今天的“絆腳石”成為明天的“墊腳石”,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