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唯有堅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才會帶來共贏發展。”過去數十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逐漸壯大、緊密聯系,各方已成為全球合作鏈條中的一環,日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快速增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順應時代大勢、回應發展所需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業體系持續完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成為聯合國標準下工業門類最全、配套最為完整的國家,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同時,我國制造業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特別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面對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大潮,各國都在進行前瞻性謀劃和布局,前沿技術多點突破,引發產業鏈式變革。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有利于我國更好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效率,引領和創造新的需求,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有力促進了上中下游產業銜接、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中外企業互動。圖為2024年11月27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先進制造鏈展區展示的“中信戴卡輕量化鋁制汽車零部件一體化方案”。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分工協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封閉沒有出路,開放才是正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日益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在擴大國際合作中不斷提升開放能力,目前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雙向投資大國地位日益鞏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我國同相關國家產業合作深入推進,有力促進各國產業結構升級、產業鏈優化布局。經濟高效循環離不開要素流動暢通。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有利于我國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提升在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
世界銀行研究表明,全球供應鏈參與程度每提高1%,將使全球人均收入水平提高1%以上。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一方面,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受到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出現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傾向。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對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至關重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有利于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更好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各國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