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質量發展是新的歷史起點,更是新的社會矛盾運動。運用歷史經驗,把握現實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若干重大關系。
“民富國強,眾安道泰。”人民富裕和國家強盛互為條件、相輔相成。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規模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 對于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人民富裕和國家富強是有機統一的。我們黨把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一個目標設定為“富強”,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蛇年春節,全國各地張燈結彩,人們參加各種喜慶活動,紅紅火火迎新春。圖為2025年1月21日晚,游客在湖北省宣恩縣貢水河中乘坐竹筏賞夜景。新華社發 宋文/攝?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就是國家不斷走向強大、人民不斷走向富裕的進程,國家強大與人民富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在同心同德、齊心協力中以辛勤勞動把新中國建設得強大起來,在新中國強大起來的進程中使自己的收入多起來、財富多起來。沒有國家走向強大,哪來人民走向富裕?人民要走向富裕安康,國家獨立自主、不受外來盤剝是首要前提。這個大道理不能不講、不能不服從。過去幾十年,我們靠講這個大道理、服從這個大道理,推動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富強目標的實現。新征程上,我們依然要講好這個大道理、恪守這個大道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黨和人民事業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新征程上黨和國家工作改進的重大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不能等實現了現代化再來解決共同富裕問題,而是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這方面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偉力。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好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依法引導和規范資本健康發展,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詳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來明文章《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