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客觀要求。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是擴大市場分工廣度深度、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的內在要求,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重要抓手,是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進一步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有利于打破行業壁壘和市場準入限制,在更大范圍內深化分工協作、促進充分競爭、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有利于彌補市場失靈,以良好市場秩序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有利于營造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獲得交易機會。
圖為2023年5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對兒童用品進行抽檢取樣。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供圖 董芳忠/攝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著力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一批重點領域壟斷問題得到糾治,經營者集中審查質效明顯提升,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向好,有力維護了消費者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激發了經營主體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建立反壟斷“三書一函”制度,統籌運用規則引導、行政指導、約談警示、跟進執法等梯次性監管政策工具,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持續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反壟斷執法,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依法查辦了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典型案件;經營者集中簡易案件平均受理時間同比減少5.7天,申報標準改革后申報數量同比下降17.4%,投資并購更加便利;連續多年部署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有效糾治價格違法、侵權假冒、虛假宣傳、商業賄賂、刷單炒信等不正當競爭亂象;開展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2024年共查處涉網案件3.6萬件,持續推動優化平臺經濟領域競爭生態。
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內需不足等困難挑戰,市場力量的競合關系和競爭程度深刻調整,“內卷式”競爭有所加劇;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新型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監管難度明顯增加;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對加強競爭監管、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聚焦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聚焦有效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聚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更大力度提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水平,全力保障我國市場有效運行。
一是強化反壟斷監管執法。持續加強民生、知識產權等重點行業領域反壟斷監管,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靠前規制壟斷行為。依法查處自然壟斷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向上下游延伸等違法行為,推進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進一步提升經營者集中審查質效,加快推進重點并購數據庫建設,強化監管科技賦能,提升穿透式監管能力。依法規制跨國企業壟斷行為。
二是強化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強化對企業間過度競爭的合規引導和監管規范,嚴厲打擊惡意比價、虛假宣傳、互黑互踩等市場亂象。加強對能源、醫藥、教育、旅游等重點民生領域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針對商標、專利、地理標志、商業秘密等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持續加大執法力度。
三是切實規范平臺經濟市場秩序。引導平臺企業優化規則、合理收費,糾正“流量至上”、“低價為王”等侵犯平臺內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降低平臺內商戶成本負擔。凈化直播電商等行業生態,嚴厲打擊網售假冒偽劣商品,完善網售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著力壓實平臺責任、加強源頭治理、強化召回監管。加強平臺競爭行為研究和實時監測,強化與平臺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
詳見:羅文文章《大力促進公平競爭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